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沽口战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清国的态度,谢绾和俾斯麦有一定区别。谢绾带着些感情色彩,而俾斯麦则完全从德国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当英法联军对清国搞炮舰外交时,他俩都不愿跟英国正面冲突,但谢绾第一反应是如何扯英国的后腿,而俾斯麦的第一反应是如何在这场冲突中确保德国的利益。

    此时的谢绾觉得自己有一点机会,那就是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

    列颠东印度公司到1850年已控制了印度次大陆的绝大部分,开始近代化运动。虽促进了印度经济,但推行过程中破坏传统,激化了与当地人的矛盾。由于人口数量上的悬殊差别,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开始依靠当地人统治当地人,建立了雇佣当地“土兵”的雇佣军制度,称为西帕衣团,其兵多为“土兵”,而军官则由专门设立的学校训练的英国人担任。

    到1857年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三个英国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队,“土兵”的总人数已经远超英国正规军,共有二十万西帕衣兵,而英国士兵只有四万人。

    东印度公司招收各种种姓阶层的印度人,而不是按照传统用婆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这使土兵军队内部充满各种阶层歧视;此外东印度公司给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当不公平,工资很低,并且他们参加对阿富汗和缅甸远征时,必须自己支付旅途费和行李运费。

    特别是1852年远征缅甸参加英缅战争,按照印度传统,如果前往缅甸会导致丧失种姓和被逐出所在群落。很多土兵对此非常不满;战斗结束后,东印度公司又开始取消雇用兵的原有的一些权利,减少他们的薪水,并规定职务升级不能超过中士。相比之下,英国士兵住在舒适的房子,印度土兵却只能住简陋的帐篷。

    如此种种,使印度军队内部矛盾就像个炸药桶。

    大起义的导火线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1857年初开始在土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步枪子弹的纸皮包装上。在当时印度,印度士兵使用的都是相对落后的步枪,在装弹之前,士兵必须咬破子弹的纸皮,因而,印度教和绿教的士兵们都拒绝使用这些子弹。

    5月9日,第3轻骑兵团85名印度士兵因拒绝使用子弹,被英国人关进牢狱,判处10年苦役。这惩处触怒了他们的伙伴,5月10日,处于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率先暴动,救出第三轻骑兵团士兵,并攻击欧洲人居住区。他们击毙了英国军官,杀死所见到的欧洲人和土著基督教徒,并烧毁房子。在密特拉的英国兵共有2083人及12门野战炮,印度兵则有2500余人。英军应对此事出现指挥失误及行动缓慢,印度兵的骑兵团部队得以向首都德里胜利进军。印度士气大振。

    5月11日攻抵德里后,当地的印度人纷纷加入,攻击红堡并打死了5名英国人。在哗变军队的拥戴下,早已名存实亡的统治者,居住在红堡中的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穆罕默德·沙·扎法也宣布接受推举,名义上统率战事全局。西帕衣团则继续在各地攻击英国人和基督教徒。起义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的地区。期间发生了印度人对英国人的大屠杀,使英国人严重受挫。

    谢绾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同样作为欧洲人的德国人不方便参与这样的斗争,但缅甸和东南亚人可以。为此谢绾通过自己的渠道,授意南洋华人支持缅甸人在印度东部向英国人发难。

    清德两国支持缅甸对付英国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总体上还是准备不足。不过缅甸自己却信心满满,缅甸国王一接到南洋华人传递德国支持他趁乱收复领土的消息,大喜过望。

    在拿到了德国数万英镑的军备资源后,缅甸军队立即行动,很快便深入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地区,占领失土,捣毁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