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中的到来,让张浚多了半分底气。
下一次大战可能随时会爆发,殿前司的两万精锐可以说是真正的及时雨,让张浚战略版图上的第三角,也是战略中心——建康,得到了较大的强化。
“沂中,建康这几日就交给你了。”张浚郑重叮嘱道:“建康干系重大,切莫有失。”
对于张浚的决定,杨沂中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锜在清流关立了功,皇帝赏赐了金带、金鞍、宝马和犒军银钱,这些东西随便找个督府参议送过去就成了,张浚身为大都督为何要亲自前往?
刘锜的功劳又不是大的没边,只是收复了滁州而已,值得张浚这么劳师动众,连自己安危都不顾?
“相公,您乃万金之躯,何必劳您大驾?”杨沂中面子上还是得劝两句的,“督府中择一合适人选将陛下赏赐送往滁州即可,建康还需您坐镇。”
张浚摆了摆手道:“当日滁州失守,士气大沮,军无斗志,建康危急。幸有刘太尉清流关之胜,收复滁州,力挽狂澜。今我亲身前往,不但为嘉奖之意,更是为提振军心士气。”
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张浚没说。
据滁州败退兵马禀告,当日滁州失守时,刘锜已率大军赶到,但在叶治攻城时却未见刘锜出兵阻击,有坐观胜负之嫌。
仅仅一日后,刘锜报告说自己在清流关击退叶治主力,收复滁州,这样的说法细思之下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反常。
叶治既然拿下了滁州,为何又跑到清流关去跟刘锜干仗?
即便是刘锜当日见事不可为退守清流关,叶治率军追击被击退,那也没必要放弃好不容易得手的滁州啊。
凭叶治的军力,滁州不可能一天都守不住吧。
张浚这几日思来想去,更觉疑窦丛生,事实真的是刘锜说的这样吗?
张浚虽然没往那上面想,但如果不亲自去滁州看一看,解开心中的疑团,他是睡不踏实的。
其实这是张浚亲自前往犒军的真正原因。
杨沂中见张浚心意已决,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问道:“那要不要先派人知会刘太尉?”
“无需。”
“那末将派精兵护送相公前往。”
第二天一大早,张浚便出了城,几艘大楼船伴着微凉的江风和暖人的旭日向对岸驶去。
在宣化登岸,沿着官道北上一百余里便是滁州。
让张浚略为惊讶的是一路北上居然看不出什么兵荒马乱的迹象,倒是他们这队疾驰的一百多骑显得有些突兀和剑拔弩张。
张浚的不请自来着实让刘锜吃了一惊。
刘锜带着惊疑将张浚请到了都堂,领着一干将佐参拜。
“呵呵,太尉请起!”张浚扶住了刘锜,笑道:“太尉真乃当世名将,收复滁州,劳苦功高,陛下特颁下赏赐褒奖。”
说着,张浚从随从手里接过了锦盒,递到了刘锜手里,叮嘱道:“这是陛下赏赐的金带,另有金鞍、宝马、钱帛,望太尉再接再厉,莫要辜负圣恩。”
“谨遵相公教诲。”捧着金带,刘锜一脸感动地表态道:“刘锜定当奋勇报国,不负陛下圣恩。”
张浚欣慰地拍了拍刘锜的肩膀,“有信叔坐镇,大江可保无虞。现在形势如何?”
“相公今日一路劳顿,还是先请用膳吧,末将再向你禀告。”
“呵呵,也好,信叔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肚饥了。”
“相公您这边请,军中饭食粗劣,相公多担待。”
“诶,我也是戎马半生,军中饭食自有一番味道,何陋之有。”
说来张浚和刘锜也是老相识。
当年张浚奉旨经略关陕,刘锜当时是泾原帅,张浚是他正儿八经的上司。建炎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