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军对阵,徐晃手执猊狻斧钺,跃马而出,遥见纪灵喝问道:“汝领数万大军来我汝南,是为何意?”
纪灵怒极大骂道:“黑心贼!你夺我汝南,尚问吾等何来!”
徐晃不以为然的:“我夺你汝南?汝南城可是吾等一刀一枪从曹手中拼杀过来的!”
纪灵见多说无宜,当下便挥舞着尹铭发明的三尖两刃刀,愤然出马来战徐晃,徐晃自是不惧,亦举猊狻巨斧上前迎战。
两个刀斧相交,大战至一起,“乒乒乓乓!”酣战五十余合,未见胜负。袁军见徐晃如此神勇,恐主将纪灵有疏失,急鸣金收军还营。徐晃也不去追赶,得胜收军回营。
“何故鸣金?”纪灵回到营中以为后军有失,急忙问左右众将道。
左右众将答曰:“徐晃勇猛异常,只恐将军有失,故鸣金收军。”
纪灵当即大怒,唤左右众将责之道:“汝等害人也!若不收军,吾已赢下此人也。”
左右众将弱弱的说道:“紧行无好步,吾等当缓图之。”
纪灵亦知徐晃之勇,非自己可以匹敌的,只是懊悔自己无力拒敌不已。
次日,纪灵出阵再来搦战,徐晃出马相迎。纪灵见到徐晃出阵,二话不说纵马横刀,直取徐晃。
徐晃亦打马挥动猊狻斧钺迎敌,两马相交,“当、当、当!”一阵激斗,二人战五十合,依然不分胜负。两军众将看的暗暗称奇,此时纪灵见徐晃斧钺之法无半点儿渗漏,料到难以制敌,乃佯输诈败,打马往己阵奔走,引徐晃随后赶来。
徐晃紧赶不舍,口中大喝道:“走的不算好汉!”
纪灵心中自忖:“这厮勇武非凡,便使良机活捉了他,再引一程,教这厮至己阵之中,方好下手。”
于是,纪灵且战且走,徐晃那里肯舍,一直追赶到袁军阵地。纪灵这才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
忽然,纪灵军中大乱,报说后营杀出一彪马人,凶悍无敌。纪灵急忙回军去救,徐晃先是一愣,旋即引军前来,乘势掩杀。纪灵迫不得已只得引军而逃,至五十里地集合军马,却只有数千人马,知道再无力征讨,无奈之下只好引军回淮南复命。
原来那横空冲杀而出的彪悍人马,乃是四员勇猛之将:当先一人乃泰山华县人,姓藏,名霸,字宣高;一人乃泰山泰安人,姓孙,名观,字仲台;一人乃荥阳人,姓尹,名礼,字季康;还有一人乃辽西令支人,姓吴,名敦,字黯奴。四人原本从属陶谦,后来曹破陶谦,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久闻尹铭为天下第一豪杰,又能招贤纳士;再则吴敦乃尹铭旧臣,因为训练夜明鹞而走他方,尹礼则可说是尹铭之宗亲;故在此二人的怂恿下,特引其众五千余人,前来相投。一来便立下大功,徐晃大喜,一面快马告知襄阳尹铭,一面收得纪灵遗弃之粮食、军器,并降卒四千余人,遂回军返汝南城。
却说纪灵败回见袁术,袁术闻之极怒,就欲令左右甲士将其推出去斩之。谋士袁涣、阎象、杨弘等极力劝免下,才饶恕纪灵。
汝南之败并没有使得袁术放弃称帝的想法,其人志大才疏,而又利欲熏心,刚愎自用。如今他虽有汝南之败,但是所拥有的淮南之地,依然是地广粮多,带甲数十万众。此外,袁术更闻听时下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以为名字‘术’及‘路’皆是‘涂’,应验了谶言。又以为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又得孙策为质的传国玉玺。这样,谶言、世系、传国玉玺都有了,袁术便思僭称帝号,也开始付诸实施了。
初平四年春,袁术大会群下商议,准备自立称帝,说道:“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大汉历年四百,气数已尽,如今天下已无主,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
主簿阎象急忙出列说道:“不可。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明公家世虽贵,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亡,然天下士人依然思之。主公可以学曹、袁绍称王而已,称帝之事决不可行。”
从事张承亦出言劝谏道:“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袁术闻言勃然大怒,喝斥道:“吾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时下又谶云:代汉者,当涂高也!吾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更何况刘备、刘璋之辈皆可称帝,吾若不为君,背天道也。尔等无须多言,吾意已决,多言者斩!”
阎象、张承苦口婆心,陈说厉害,极力劝止,袁术置之不理。其实就当今天下大势,是袁绍、曹、袁术、刘备、尹铭等诸侯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之中。这其中尹铭最弱,但是他勇武无敌,麾下甲士所向睥睨;袁绍兵力最强,本来最有能力称帝,但是偏偏袁绍处在边疆,外有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为患,内有黄巾余党肆虐,加上自己和邻居刘备的关系太差,双方时有摩擦,因此袁绍一时半会儿抽不出精力来考虑称帝的事情;曹的势力也不小,虽然曹本人胸怀大志,然其夹在袁术、袁绍之间,一旦称帝恐招二袁的夹击;刘备本就是汉室宗亲,有实力称帝,亦理由称帝,是以刘备称帝便得许多人的支持!
袁术虽然遭到麾下群僚们接二连三的极力反对,但还是一意孤行,非要圆他的皇帝梦。初平四年,袁术终于成为汉末第一个异姓皇帝,他大模大样僭号立国起来,建帝号为陈,以寿春为都,立台省,置公卿百官,就以刘繇之宫殿为皇宫,乘龙凤辇,祀南北郊,立冯方女为皇后,立子袁耀为东宫太子。金尚为太尉,袁涣为司徒,阎象为尚书令,张承为司马、长史杨大将;再拜张勋为大将军,上将桥蕤、纪灵、陈纪、刘勋等,其他雷薄、陈兰、韩暹、杨奉等文武百官均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