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中,一个皮肤黝黑,膀大腰圆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过来——是连长范志强。
他板着脸,先看罗素,再看那黑斗篷,上下一打量,问:“苏顾问?”
黑斗篷点头。
范志强登时客气许多,朝车内喽了一眼,后座还有两个人,又问:“那两位,就是陈教授和林博士吧?”
黑斗篷没回答,斜眼瞧他,意思是:自己问他们去。
范志强讨了个没趣,尴尬笑笑:“误会,误会!都是自家人。”
边说边使眼色,示意罗素他们放下枪。
这当口,后座车门打开,先下来一个青年男子,接着毕恭毕敬,躬腰搭手,半迎半搀,扶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架势,要是再吆喝声“起驾”,分分钟穿越清朝。
青年男子约莫三十岁上下,鼻梁上架着眼镜,镜片不是一般的厚,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样,衣襟前拉链套拉链,竟穿了两三件羽绒服,冻死鬼似的。
相比之下,那老人看起来就硬朗多了,虽已到花甲之年,依旧精神矍铄,下车后推开青年男子的手,自个儿掏出根拐杖,拄着跟范志强说话。
交谈期间,范志强始终客客气气,迭声的“是是是”、“对对对”,特别是当老人拿出证件后,更是点头哈腰,活像太监。
末了,领着三人上了连部营房。
走过罗素身边时,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自然是怪他差点坏事。
罗素无奈摇头,收了枪,继续回去站岗。
阿不都犯了嘀咕,问:“啥路数啊,你瞧范大炮,跟个三孙子似的,除了总区首长,还没见他对谁那么客气过。”
罗素笑说:“谁知道呢,可能真是他爷爷吧。”
阿不都哈哈大笑,中途压低声音,环顾左右,确定隔墙无耳后,又笑了好一阵儿。
这老兵油子,贼精。
傍晚时分,风雪骤急,不戴护目镜压根看不清东西。
吃过饭,罗素和阿不都就被范志强叫过去了。
早些时候,罗素远远看见,范志强让士兵带那三人上东面营房休息,这是正事儿谈完,想起秋后算账来了。
驻地不通电,营房里点着油灯,映出范志强的影子,圆滚滚的,像个球。
除了范志强,还有一人,连里头号狙击手,跟阿不都同批,叫徐天志,自称“西域枪神”。
桌上有张西昆仑地图,用红笔划了路线——从他们所在的驻地,一直延伸到公格尔山那边,终点画了个圈,看得出,曾用笔尖用力戳过数下。
范志强从马扎上站起,身体前倾,表情严肃,眼睛来回瞟啊瞟的,从罗素看到阿不都,从阿不都看到徐天志。
这气氛,不大对头,三人给他瞧得心里发虚。
“同志们啊,事态紧急,长话短说……”
“三天前,一架首都气象总局的科研专机在西昆仑山脉一带失联,信号最后出现的位置是公格尔山北麓附近,包括两名机组人员在内,飞机上共有七人,大多都是气象总局的科研人员,目的是深入昆仑腹地,研究极端天气。”
“事发后,气象总局第一时间与当地部队取得联系,咱们驻地离事发地最近,所以,根据总区命令,此次救援行动,由咱们全权负责。既然是救援,自然讲究兵贵神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多反而成不了事儿,我思来想去,派你们三个去最合适。”
这是……揽上大活了!
三人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范志强知道他们的心思,顿了顿,继续说:“公格尔山而已,不用拉长个脸,就当巡防了……虽然平时没去过那么远。”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罗素觉得没事情没那么简单。
果然,范志强又说:“这次,气象总局的人也跟着去,就是白天那三位,老的叫陈启山,资历最深,学问最大,是个教授;那个小四眼是他学生,叫林之南,博士在读;至于那个穿黑斗篷的家伙,叫苏星朗,顾问,虽然拿的也是气象总局的证件,但我觉得吧……看着不像读书人。”
“啥,带他们去?”阿不都第一个提出质疑:“连长,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