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为了张楚宁自己的名声,还有萧穆然在朝中的地位。如果张侍郎知道了张楚宁是为了救萧穆然而死,心里保不齐会对萧穆然产生一些别的想法,万一有了别的不该有的念头,对萧穆然是极为不利的。
本着这个选择,陆宛之一直没有打算告诉张侍郎真相,她相信如果张楚宁知道的话,也是不愿意让父亲知道的。
为了一个男人而付出了自己的性命,值得敬佩,也令人惊叹她用情至深。
可是,终归这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
在陆宛之的世界里,是永远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
所以很多时候,陆宛之都会觉得自己生性凉薄,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总是清醒的算计着自己的得失,然后再考虑自己要不要付出。
这样的心理,从一开始她就有。她永远都会衡量对方对自己付出了几分真心,才会相应的去回应几分,哪怕心里喜欢的要命,脸上也可以做到波澜不惊,她就是这样一个拧巴的人,根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她认为这样面对自己的内心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
她和张楚宁截然相反,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她会感叹,会觉得张楚宁这样好酷,但是另一方面,她又会觉得张楚宁有点傻。
不值得,真的没有任何人值得的。可惜,张楚宁再也没有办法听道她这句真心的劝告,已经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能够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死,恐怕对张楚宁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因为陆宛之死活不肯让仵作验尸,所以那些关于她害了张楚宁的流言便愈演愈烈,直到张侍郎也开始怀疑,她才不得不在他们近乎让她要窒息的逼迫下答应验尸。
要么说朝中那些大臣们个个都是迂腐的蠢蛋,太子殿下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为了家国天下拼命,他们却在后方对着他的妻子这样怀疑指责,动摇军心不说,完全就是切错了重点啊喂。
不过那些大臣们才不管这些,他们像是中了蛊一般了,就是揪着陆宛之不放。
好在陆宛之做的周全,仵作验尸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也是认为是溺水而亡。
如此,那些嘴碎多事儿的大臣们也没了别的话说,但是不知道死活哪个事儿多的,在他们中间开始阴谋论,说搞不好太子侧妃就是被太子妃给推下去的。
听起来,这个猜测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像这样的事情,宫里常见的很,又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所以有些耳根子软没什么主见的人,就开始听风就是雨,觉得真的是太子妃干的。
张侍郎不知道是真的就是耳根子软,还是被他们洗脑了,也开始这样怀疑。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陆宛之真的要被气死了,这满朝的文武都是不带脑子的么?怎么随便就上钩了?丝毫没有一丁点儿自己的判断力。
就这样,人云亦云,个个都开始猜测,那一段时间里,陆宛之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人背地里对她指指点点的。
她倒是不大在乎这些人的看法,早早的把张楚宁葬进了皇陵里,让她入土为安了。
萧穆然虽然远在前线,但是也听说了京城中的这些糟心事儿,他虽然知道真相,却是不能说的,他只能让陆宛之自己应对,所以他对陆宛之是心存愧疚的。
虽然,他也动用了人脉,让朝中那些自己的人给太子妃平反一下,可奈何对方好像就是铁了心要让太子妃付出代价一样,卯足了力气,让萧穆然远在前线,也束手无策。
陆宛之就这么一个人在这偌大的朝廷里扛着,没有人替她说话,没有人敢。
因为这件事情好像怎么看,怎么都是她的嫌疑最大,太子在家的时候一直是好端端的,怎么前脚一走,后脚侧妃就死了呢?
这样的巧合,任是谁看了都会觉得有猫腻,况且这些还都是在太子和太子妃恩爱的前提下,本来太子就不愿意立侧妃,是被逼的无奈才立了。
侧妃进府以后并不受宠,反倒是和太子妃更加的恩爱起来,可过了一段时日,一向对侧妃冷冰冰的太子竟然温和了许多,反倒是和太子妃闹了脾气。
紧接着,太子亲征,带着人上了战场,刚走没几天,侧妃就一个不小心跌进了池子里死了。
这么一连串的事情下来,怎么看都好像是有预谋的,而且这样看下来,除了陆宛之,好像真的没有别人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宛之就是浑身长满了嘴,也是说不清楚的,现在看起来,她的嫌疑是最大的。
朝廷里以顾玄牵头,纷纷开始向陛下请奏,要求彻查这件事情,以还侧妃一个公道,还张侍郎一个公道!
听了这些破事儿,陆宛之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她真是服了朝中这些大臣们的想象力了,一个两个,仿佛没有脑子一般,就会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他们就附议什么。
而且,陆宛之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这样的反感她,但凡是和她搭个边儿的事情,都会不依不饶,非要把她置于死地。
得罪了一个两个,好像也不至于会是这样的场面吧?陆宛之有些怀疑自己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身上有什么特质,让这些大臣们看了就反感吗?
想不通归想不通,但是陆宛之还是要努力自保的,结果没想到这次还是低估了那些人的能力,她还没有来得及反抗,就被抓了,然后锒铛入狱。
这一点,是得了陛下的准许的,不过他到底还是顾忌着陆宛之的太子妃身份,所以交代了看守的人,不让对她用刑。
除了用刑以外,别的都行。
陆宛之再一次进了刑部的大牢里,作为太子妃,能天天跟进自己家一样蹲牢房,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每次到这种别人会很绝望的时候,陆宛之就会出现一种莫名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