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随着秋风渐起,长安城内外乃至整个关中之地都响起一片密集捣衣声。
虽然棉花的提前流行,让这时隋帝国大部分民众都穿起了比麻布更加抗寒的棉衣,但因为刚刚纺织出来的棉布还比较僵硬,所以只有在经过繁琐的锤捣之后才会变得松软起来。
不过这时响起的捣衣声并不仅仅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冬天所准备的御寒衣物,而是关中民众又在为自己将要出征的子弟准备御寒衣物。
大隋帝国虽然依然继承了北魏、北周时期的均田制,让绝大多数隋帝国民众都拥有了自己的耕地,不过在享受了这些权利的同时,隋帝国的民众们也要承担起为朝廷作战的义务。
隋帝国依然盛行府兵制,这种自北魏开始的兵役制度,一直到唐朝李隆基时期才因为土地兼并而彻底崩坏,但在隋文帝这时因为土地兼并还不严重,因此还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功效。
作为府兵在作战时都要自备衣物、兵器还有马匹,甚至他们还要自负从家到折冲府这段路程的口粮路费,所幸杨坚当政这些年虽然隋帝国也经历了一些灾荒,但民众们多少还能承受起这些负担。
关中之地作为北周以及大隋帝国崛起的根基,这里又向来是民风彪悍,因此关中的民众们对于这一次朝廷要攻打夏国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夏国究竟是什么国家,想来不过是东北部一个偏远夷狄之国罢了。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李大娘终于又制成了一套棉袍,这时忽然院子的大门从外面打开,走进来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正是家里的户主李老汉。
李老汉手里还提着一柄长达三尺以上的横刀,光是横刀的外鞘看上去就显得格外精美,不是普通铁匠可以打造出来的好货色。
“娃他娘,娃的衣服做的怎么样了?”
李老汉一进门就问起李大娘,同时还不忘记将手里的横刀放到屋内的一张案几上,上面已经摆放着一副稍显破旧的甲胄,一根长戟,另外还有一副曾经精美无比的鞍鞯。
“我这里当然都准备好了,不光给娃准备了两套换洗的衣服,还有两幅棉靴!”李大娘说完看了李老汉一眼不满道,“只是你出去这一天才只是给娃弄来一副横刀,不是说好给娃买一匹好马的么?”
作为大隋帝国在地方上的基础军事单位,折冲府在集中士兵时都会根据士兵携带的兵器种类和是否拥有战马来将这些士兵划分到不同的队伍中去,如果士兵自己准备着战马,那么在作战的时候将会有很多优势。
“谁能想到朝廷打仗的命令下的这么着急呢!”
李老汉恼怒的叹了口气道,“以前朝廷一下令咱们这边去买马,买兵器都不晚,这回我出去的时候啥都卖光了,就这柄横刀还是因为我跟冯铁匠他们熟悉,这才把他们以前压箱底的东西掏弄来,不然连好一些的横刀都买不到!”
“光有横刀可怎么行?”李大娘不满道,“战阵上刀剑无眼,万一因为没有好兵器伤到娃怎么办?再说了谁不知道有一匹好马的重要性,以前就告诉你不要卖掉那匹好马,结果你不听现在想买都买不到了!”
“不卖那匹好马,咱们全家都得当流民!”李老汉叹了口气,“不卖马咱们一家怎么可能挺得过那两年的饥荒?”
听到李老汉的抱怨,李大娘也知道这是实情,也是叹气没有再说话。
“放心老婆子!”李老汉见状轻声安慰道,“听说这一次朝廷这一次还是跟突厥人联合进攻那个叫做夏国的小国,光是咱们关中之地就有二十多万大军,这么多大军打过去还不是手到擒来!”
虽然李大娘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不过听着李老汉的话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是她这些年都是习惯听李老汉的,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来反驳。
李老汉见自己婆娘依然皱着眉头,于是他又劝道:“老婆子你想,这一次朝廷打仗无论如何都得出战的,而且听说那夏国富庶无比,这一回娃跟着大军出战,弄不好还能凭着军功分到他百十亩地呢!”
经过李老汉一番劝解,总算是让李大娘稍稍消除了一些担忧,转眼间就到了他们儿子李二斌去折冲府集合的日子了。
因为关中之地是隋帝国的统治核心,因此这里的折冲府足足占了整个隋帝国折冲府三分之一的数量,得益于此李二斌等人总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