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杨坚虽然一向多疑,不过李渊毕竟是自己老婆的嫡亲侄儿,算得上非常亲近的关系,这时也没有多想只是对李渊的见识非常赞赏,毕竟夏国距离长安还很远,而日渐强大起来的吐蕃一旦占据了吐谷浑旧地,对关中之地甚至长安的威胁就太大了。
随着一支支隋军逐步向涿郡集合,天气也愈发的寒冷起来,很快在一场寒风后便开始了大雪纷飞的冬季,这给隋军的辎重运输带来更多的困难,甚至很多被征调的民夫准备不足因此冻饿而死。
沿途倒毙的民夫不会被大人物们看重,这些民夫只不过是一个个数据而已,早就见惯人间生死的他们绝不会为此落下一滴眼泪,这时全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大军云集的涿郡。
伴着飘飘洒洒的大片雪花落下,长城内外都下起了不小的雪,塞外早就枯黄一片的大草原这时更是迅速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让整个草原犹如洁白的地毯一般。
积雪虽然寒冷却无法扑灭战争带来的火热氛围,到如今谁都知道突厥的覆灭只是大战的开始,如今全天下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帝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的将要展开。
经过夏国参谋部的分析,隋帝国这一战必然会集中全力进攻辽东方向,这里既是通往夏国核心腹地的最近通道,也是最适合隋军进攻的方向,毕竟辽东以北才是夏国的统治核心区域。
隋帝国对外宣称的三百万联军确实威胁不小,哪怕是一向不畏战争的夏国民众都开始有些担忧。
为了应对隋帝国的战争动员,夏国这一次也在原有大军基础上继续扩军,因为西突厥主导的西域、河中各国联军突然翻越金山展开进攻,因此石海光、燕小五、李红鱼所部必须继续留守草原。
他们在抵御西突厥联军的同时还要负担起保护新迁徙夏国牧民的安全。
而韩子高则率领麾下二十多万骑兵从突厥牙帐来到西平郡与夏国主力汇合,不过他们不是在比较靠近前线的滦水上游集中,而是在辽水上游的弱洛水一带集中。
在韩子高到达弱洛水不久,从阴山北撤回来的姬翔也率领着麾下二十多万骑兵来到这里与韩子高所部汇合。
对于隋帝国号称三百万大军,王泽虽然在一开始紧张了下,不过很快也就恢复了自信,毕竟大战不是比谁的人多。
虽然因为西突厥的进攻,对方牵制了自己在草原上三十多万夏国骑兵,不过得益于夏国连续数十年的奖励耕牧制度,让夏国依然可以轻松的再次组织出来二十多万骑兵。
这二十多万骑兵加上韩子高所部二十多万人,再加上姬翔所部二十万,这样夏国依然在辽水一线集中起来六十多万骑兵。
另外夏国在下达动员令之后在辽东方向就集中了五十多万步军,夏军沿着辽水东岸各个城池布置起一道牢固的防线,加上身后又有充裕的后勤保障,完全可以应对隋军的全面进攻。
就这样夏国和隋帝国之间各自调集大军,涿郡到辽水一线变成了双方之间的一个战略缓冲区。
夏国的军事作战策略隋军当然不会知道,这时候任何斥候往来都已经变得不现实,隋军的动态也是云笼雾罩,让夏国一时间摸不清头脑,总起来都是知己不知彼的状态。
不过处在白狼水下游燕郡的粟末靺鞨人却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战争的气氛笼罩过来,可是这一次他们已经无处可逃,隋帝国供养了他们这么多年当然不是做善事的,他们也只能是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死守燕郡。
虽然夏国不知道为何迟迟没有展开对地处辽西的燕郡进攻,可是突地稽依然每天不断地向后方求援,只是隋军糟糕的后勤注定让隋军的主力目前只能集中在涿郡。
从涿郡前往燕郡要跨越整个辽西上千里的路程,因此不管突地稽怎么求援,最终换回来的依然是一副死守的命令,这让突地稽逐渐绝望起来。
相对于突地稽的慌乱,夏军的军事部署却是不慌不忙,虽然夏国还没有将铁路修筑到辽河,不过之前从难水修筑的铁路已经修通到辽东城,距离辽水也不过百十里路。
另外夏国内部也已经修筑成了相对完善的驰道网,虽然如今是大雪纷飞,可是早就做好一切后勤准备的夏国,可以轻易的从后方调集更多的军用物资。
哪怕是这样,夏国依然在进行着自己的战争总动员,毕竟这一战是夏国面对的最强大的中原帝国。
夏国除了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多达五十万的步军,另外还动员起来近百万的国民卫队,甚至在各郡建立的白狼营、幼狮营等少年武装也都组织起来,以维持夏国内部的秩序,传递消息,甚至是抓捕间谍等任务。
潜伏在夏国内部的隋帝国间谍忽然发现,夏国瞬间就变成了一部巨大无比的战争机器,这个国家似乎从建立起来那天就在准备着战争,可是当他们想将这些情报传递出去的时候,却绝望的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