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晚于大陆四五个月掀起了一股《亮剑》热潮,起步虽晚,之后却并没有延迟太久。
每当大陆发行新一期的《同袍》杂志,用不了一个月,弯弯这边也能搞到最新的《亮剑》章节。
弯弯人民和大陆人民一样,对这部戈文写的军事小说喜爱之极,甚至这部小说在军队之间、在文化分子中间也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原因就是因为《亮剑》这部小说对国民党军人做到了公正和真实的反映。
而随着《亮剑》情节的发展,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李云龙岳父对民主的讨论、嗡嗡嗡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这本书的阅读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大陆的态度。
或许我们政见不一,
或许我们相互敌视,
或许我们多年不曾打过交道,
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
看着《亮剑》,很多当初被迫到了弯弯的国民党老兵都老泪纵横。
这些当年风华正盛的国民党士兵到了弯弯后,举目无亲,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因长年战乱,他们多半没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人甚至目不识丁,拥有中学水平的,已算是其中佼佼者。可就是这些人为弯弯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弯弯著名的中部横贯公路、脍炙人口的台湾“十大经济建设”处处都有这些老兵们的汗水和血泪。
现在他们已逐渐进入了垂暮之年,被《亮剑》这部来自大陆的小说所吸引和牵挂,他们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澎湃汹涌的思乡情绪。
于是老兵们开始聚集起来向当局表达他们内心的呼声,他们掀起了老兵自由返乡运动。
终于在《亮剑》在《同袍》杂志上结束连载的这个月里,弯弯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开放了海禁。
这些老兵以及其他在内地有亲人的弯弯人,可以回大陆老家与亲人团聚,落叶可以归根。
这一切比原本的历史早了一年之多!
当第一批返乡探亲的老兵们踏上了祖国的大地,几乎所有的老兵都趴在地面上,亲吻大地。
当他们抬起头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能够看到,满头白发的他们早已泣不成声。
在中国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互联网热潮里,随便在中国各大搜索网站中输入一下“亮剑”这两个关键字,一点回车键,就会看到非常多的关于《亮剑》的资讯。
在这些资讯中,什么内容都有,不过往往在网页的第一页里,你会发现一个类似于百科全书似的网页。
点击开这个网页,你会看到《亮剑》这本小说的内容简介、人物介绍、作者简介、获奖记录等信息。而在网页靠下的位置,你还会看到作品赏鉴、艺术评价、读者评价、作品影响……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内容。而在这些信息中,你可能会发现这么一段话——
“1985年弯弯掀起了一股追读《亮剑》的风潮,这部来自海峡对面的小说引导弯弯人开始正视双方关系,同时也加快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而当你在全球任何百科网站中搜索“1986年中国大事记”、“1986年”等类似关键词时,都会看到这样一条记录——
1986年,受《亮剑》小说影响,弯弯人掀起了老兵自由返乡活动热潮,6月5日,弯弯当局迫于压力开放返乡探亲政策。
……
……
在前世,很多人都说过年太累了,简直比上班都累。
原本想着趁过年和家人团聚一下、轻松一下,没想到却弄得更加的疲惫和劳累。
年轻人觉得累,老年人也觉得累,男人觉得累,女人也觉得累,恐怕唯一不觉得累的就是无忧无虑的小朋友们了。
这样的情况在80年代却恰恰相反。
这时候的过年是真正的过年,工作一年,到了年底,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单纯而快乐。
只是戈文却有些苦逼。
1984年的整个春节忙着赶稿子,等春节过去了,又帮着陈红军他们出谋划策。
这忙碌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回了北京为止,然后他才真正的悠闲了下来。
5月3日中国美术馆的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时装展览,戈文和陈丹青等一众画家去看了。在戈文看来,这位大师的作品还是有些古板,比起后世的时装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可是陈丹青等一众文艺界人士看来却是艺术的杰作,都大呼精彩,激动的几欲发疯。
这些人近距离的认真端详揣摩着大师的作品,分析大师的用意和构思,甚至连外国女模特身上的时装都没有放过,就差整出一副柯南那样的放大镜。
陈丹青他们这幅活脱脱的艺术至死范,让一边的戈文有些忍俊不禁。
这伙人现在的状态,如果放到马路上,绝对会被广大人民群众当做小流氓抓起来揪送公安局,甭管他们欺负的是中国人还是老外。
保持着常态的戈文漫无目的的在美术馆里浏览着,看到有新意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