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岘说:“微臣有要事须面奏陛下,不得已,只有在永王面前称病,永王才放微臣离开了江东。”
“怎么,他不准许你入朝参见朕”
“在陛下面前,微臣不敢说半句假话。微臣如果此次明说要来朔方,可能这一世就见不到陛下了。”
宣帝的脸色渐渐地凝重起来:“他究竟想要怎地?”
“微臣以为,永王在江陵之作为,实在令人心存疑惑!”
“还在招兵买马?”
李岘点点头:“每天耗资巨大,把四道钱粮搜刮一空,若是陛下这边需用,江东各郡虽然都愿意竭诚输送朔方,可是,钱粮都掌握在永王手上,各郡手中空空,也是无可奈何。”
宣帝的脸色越发地难看,他吩咐身边一个内侍:“去把高大夫请来。”
谏议大夫高适应召而至。宣帝命李岘把江东的情形向高适说了一遍。高适听了,捋着长髯说:“恣肆妄为,永王有些过份了!”
宣帝探究地问道:“以爱卿看,永王是否是有了反心?”
高适知道宣帝与永王从前手足情笃,不敢妄言,反问宣帝道:“陛下以为呢?”
“他若是对朕没有贰心,为何抗旨不遵,不去蜀地朝觐太上皇。又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力。朕虽然对自家兄弟宽容友悌,但也不得不早作防备。北方安禄山反叛尚未平定,永王若是在南方又起战端,朕就是腹背受敌了。”
高适不慌不忙地奏道:“陛下,要防永王造乱其实不难。微臣以为,陛下只要在淮南、淮南西道再设立节镇,两道节度使与江东形成鼎立之势,便可对永王进行节制约束。”
李岘也说:“此议甚好。”
“永王如今手中握有重兵,又广有钱粮,凭三道之力,能够制衡住他吗?朕对他还是不能放心。”
高适却是胸有成竹:“请陛下宽心,以微臣之见,永王在江淮一带定然成不了气候!”
“爱卿这般肯定?”
高适点了点头:“陛下也应该知道永王,自小锦裹玉围,处于深宫之中,少有处世阅历,没有治国理政的本事,如今只能依仗身边一班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这些谋士微臣都知道,不过几个凡夫俗子,有改天换地的志向,却全无改天换地的干才。也只有永王,才把他们那班人看在眼里。”
宣帝听了,笑道:“此话不假。天下贤士难以计数,都知道他是个黄口小儿,不愿意跟他搅到一起。”
高适说:“说了谋士,再说武将。永王虽然广招兵将,能征惯战者却是凤毛麟角。怎能比得上陛下军中,有天下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几位将军悉数效力在陛下麾下。单凭这一样,永王就难以与陛下抗衡。加之永王招募来的士兵皆是南方子弟,天性阴柔,不似北方男儿粗犷豪壮。并且,江淮子弟刚入行伍,从未上过疆场,临阵时,必定不堪一击。”
宣帝听了,舒开了眉头:“听了爱卿一席谈,朕已经释然。永王虽不足为虑,但是,提防还是必不可少的,朕尽快下旨,选定淮南、淮南西道节度使人选。”
李岘说:“陛下圣明,如果永王精明,也应该知道陛下对他已经有所防备,收敛了行为,安分守己,为陛下分担家国要务,共同抵御叛敌,则是陛下之幸,天下之幸,也是永王之幸。”
宣帝却道:“他是朕的兄弟,再有多少不是,朕也不愿意跟他伤了手足情分。前次他不肯奉诏,朕已经派了啖廷瑶、段乔福几个人前去抚慰劝说。朕对他,是尽了心的。只希望不要枉费了朕的一遍苦心,”
十二月,宣帝下旨,设立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节度使为高适。另设淮南西道节度使,下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瞋为节度使。这是明旨,暗地里另有旨意,命他们与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合力,从军事、政务制衡永王。
永王看出来宣帝已经对他起了戒心,却丝毫不以为意,自恃有太上皇撑腰,毫无收敛,依旧我行我素。眼看势力一天天坐大,左右的谋士个个利令智昏,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永王耳边吹风点火。永王虽然内心并无悖逆宣帝之意,奈何行为上处处露出以兵力割据,独大于一方的意思。宣帝对他的猜忌之心也与日俱增。
宣帝专使啖廷瑶、段乔福一行马不停蹄昼夜兼行,抵达了李璘任所。说明了来意,永王却付之于一笑:“太上皇命小王出川主政江淮,今上又命小王入川参见太上皇,小王究竟听从哪个的旨意?”
啖廷瑶和段乔福对看一眼,一时也不知应该如何应对。李璘见他们难以应对,心中不免洋洋自得:“一事当前,应看谁先谁后,既然太上皇先下制命小王出川,小王当然应该先听太上皇的。再者,小王拖家带口,劳师动众,千里迢迢到了江陵,一事无成便打道回府,小王怎么向太上皇交代?!”
啖廷瑶欠一欠身,说道:“陛下承嗣,一统天下,令行禁止。太上皇已经退位颐养天年,朝政皆交付于今上署理,因此,大王还是应该遵从圣上的旨意为好。”
“说到今上承嗣,小王正好有话要问你等。西出长安之后,小王一直随行太上皇左右,从不曾听说过太上皇曾经下旨禅让,今上怎么就承继了大统?!”
几个人见他说话越来越放肆,不好再与他交谈下去。只有段乔夫说了一句:“吾等奉旨前来抚慰王爷,王爷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只好奉劝爷王一句:身为天潢贵胄,说话办事,须要适可而止,若是太过逾矩,惹得圣上震怒,吾等也不好在他面前为王爷转圜了!”
“哈哈哈哈——,”永王敞声大笑:“小王与今上情同父子,需用得你们转圜?天大的笑话也!”
啖廷瑶几个人退了出来,到了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任上,与李成式商议,如何说服永王臣服于宣帝。还没有等他们商量出妙策来,从江陵便传来了永王发兵东巡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