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十月,宣帝在朝会上宣称:史思明大逆不道,在范阳称帝,并且意图南进,关隘河阳已是岌岌可危。他准备御驾亲征,前往征讨史思明,擒贼擒王,将叛乱彻底平息。
众位大臣纷纷上表劝阻。几位重臣众口一致地说:“现有李光弼镇守河阳,与叛军隔江对峙。叛军决然不敢轻举妄动。目前,叛军实力尚雄厚,急于一时剿灭,实在是有所不易。陛下一国之主,怎可亲临前阵。可令李光弼等将领相机而动,一旦有了时机,出动作战,叛军定然土崩瓦解。”
鱼朝恩上表奏道:“陛下亲征,还要吾等作甚?陛下是嫌吾等老朽无用?请陛下恩准老臣再次领兵出征,若不能一举端掉史思明的老巢范阳,老臣就不回朝面君,就在河阳自戕谢罪。”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不同意他御驾亲征,宣帝只得作罢。
不料大雁皇帝史思明以为唐军软弱可欺,竟然打上门来。至德二年九月,史思明留史朝清守范阳,亲率大军南进。大军兵分四路:令狐彰从黎阳渡黄河,攻打滑县。史朝义出白皋、周挚出胡良渡黄河,他自己亲率一路兵马兵出濮阳,四路兵马先后会与汴州城下,开始攻打汴州。汴州守将战败,举城降敌。史思明乘胜东进,厉兵秣马,大军直逼东都洛阳。
李光弼当时正镇守洛阳。与左右商议,觉得洛阳无险可守,如果死守,伤亡巨大,还难免最后丢失城池,不如放弃洛阳,退到黄河南岸,再准备迎战叛军。于是,他号令洛阳全城军民退出,出城时,带走了所有的粮秣和物资,把一座空城留给了史思明。
唐军大队人马渡过黄河,退到了河阳城。史思明占据洛阳后,又追到了黄河边,在岸边筑起了一座月城,与唐军隔河对峙。
一日,史思明命手下一员悍将刘龙仙到河边搦战。刘龙仙自以为勇不可当无人能敌,把右脚放在马鬃毛上,摆出一副闲适自在的样子,隔着河水,指名点姓,用污言秽语大骂李光弼。
李光弼气得咬牙切齿,问站在一旁的仆固怀恩等人:“谁能为本帅取此人项上人头?”
一个将军听见了,大声应道:“末将愿往!”
李光弼回头一看,是裨将白孝德。马上把他叫了过来。白孝德已是迫不及待,摩拳擦掌地要放马出战。
李光弼问他:“将军需要多少兵马随行?”
“末将单枪匹马,去跟他一见高低。”
“对方人多势众,你单人独骑怎能取胜,还是带些人去吧,要多少,本将都答应你。”
白孝德说:“那就给末将五十名兵将吧,出营门准备接应末将。另外,请将军命大军擂鼓鸣号,以壮声威。”
李光弼抚摸着白孝德的脊背:“好,将军速去速回,若不能取胜,本将绝不怪罪与你。”
白孝德手执两柄长矛,驱马涉水过河。才走到河中心,仆固怀恩就对李光弼说:“输赢已见分晓,白将军赢定了。”
“还未与刘龙仙交锋,将军怎么就说赢定了?”
“末将看他松松地拉着马缰绳,丝毫也不紧张,就知道他胸有成竹,一定能轻取刘龙仙。”
李光弼还心存疑虑,一直盯着白孝德的背影看。只见他跨马到了对岸。刘龙仙看他单人独骑,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直到白孝德走到了距离很近的地方,刘龙仙拍马欲要上前迎战。白孝德却对他连连摇手,刘龙仙不知他是什么意思,就勒住了马缰绳,一脸疑惑地看定了白孝德。
走到距离刘龙仙只有十步远,白孝德勒住了马缰,刘龙仙仍然是大骂不止。白孝德立马站了一阵,猛然瞪大了双眼,问道:“反贼,认得末将否?”
“不认得,你是何人?”
“末将白孝德。”
“哪里来的猪狗!”
白孝德大怒,挺起长矛,拍马上前,与刘龙仙搏战。后随的五十骑精兵随即跟上,城上鼓角齐鸣,官军高声呐喊,一起为白孝德助威。刘龙仙吃了一惊,猝不及防,在大堤上转着圈躲避白孝德,被白孝德策马赶上,把刘龙仙挑下马来,砍了首级,血淋淋地带回了河阳城。
史思明眼见得刘龙仙死在白孝德马下,大惊失色,手下部将士兵也都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史思明只有拼命地为手下打气:损一员战将于我军并无大碍,只等我军拿出杀手锏,唐军唯有望风披靡而逃。
为了渡过黄河与唐军决战。史思明在河上列阵,几百艘战船把河阳江面挤得满满,旗帜飘扬,战鼓咚咚,声威浩大。在战船前面,史思明又开来了几十艘火船,船上置干草、火种。准备以火船烧掉浮桥。史思明以为如此布阵,一旦发起攻击,唐军难以破解,因此,很是沾沾自喜。
精明的李光弼早已窥破了史思明居心,他是妄想用火船点燃将河阳城南北两城连接起来的浮桥,隔断南北城之间的交通。于是,李光弼命手下准备了几百根长竿,长竿的尾部用巨大的木头固定,头部又用毛毡裹住铁叉。唐军厉兵秣马,上下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打退叛军的进攻。
日出后不久,叛军开始了攻击,他们把几十艘火船一起点燃,顿时,河面上火光熊熊,满江波涛都被映照得金光闪闪。
史思明亲自在一艘战船上督战,他满心以为,火船燃起,唐军难以阻挡,黄河上的浮桥会接二连三地被点燃,唐军无桥可凭,唯有溃退奔逃。打着如意算盘,他指挥火船向河上的浮桥进逼。
那一日,河上狂风大作,风助火势,烈火熊熊燃烧,一只只火船被背后的战船推着,一步步地逼向了唐军营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