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着许半青写信。
许半青提起笔来写道:“朝上都觉得主动议和有损大淮的威名,你们那边派个人来求和吧。其他的条件不变。”落款写了半青两个字,也不写收信人的称呼,提起来吹了吹,折了起来:“叫白侍卫想个法子送过去。”
林菜忙躬身应诺。心里却想道,先不说新皇的字写的怎么样,这信写的,也真够直白的。恐怕古往今来都没有哪个皇上在给另一国的首领写信时候这样写的吧?想归想,这话却不是他该说的。
许半青心里也有些囧,像梁文宣那样字字华彩,句句排比,她实在是写不出啊!连忙转移话题道:“梁文宣还说什么了?”
林菜将许半青写的书信小心翼翼的收好,这才又拿起梁文宣的奏章看起来。
第二部分便是议和之后的条件了,如许半青之前的打算,大淮每年提供固定的名额给乞颜部的平民。乞颜部把名单报过来,大淮这边先办个类似基础班一类的,教他们一些大淮这边的风土人情,然后再根据各人的意向于长处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做学徒。有木匠,有瓦匠,还有花匠,织造,甚至连农耕都有。学成之后,由那些学徒和雇主自行决定去留。
至于提供这些岗位的,最开始都是官方的,如果有大淮的富户愿意雇佣这些乞颜部的人,可以自行到所在地的主事衙门去报名。
这部分许半青基本没什么异议。和她最初想的都差不多。甚至还更详细了一些。毕竟她当时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至于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学的,她自己也不懂。总之是关于民生的东西了。
第三部分则是之后的事儿了。梁文宣提出,自古武治不如文治,也叫乞颜部那些未开化的蛮人学学大淮的礼仪学问。若是能感化那些蛮人,也算是功德一件。这样即便是那些蛮人回到大漠去,也晓得些礼法,感念咱们大淮皇恩浩荡。
许半青听得不由笑了起来。这就和历史上的留发不留头差不多了,不过手段要温和许多。她虽然不懂,也知道要学一番手艺出来,想出师,怎么也得几年的功夫。要是按照梁文宣提议的那样,定期给他们上一些文化课,几年下来,受大淮文化的影响,还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大漠去过茹毛饮血的日子呢?
“这个梁文宣,看不出还真有点手段。”
林菜凑趣笑了起来:“梁大人毕竟是先帝钦点给皇上的人。”
许半青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她可不是夸梁文宣能想到这种好主意。事实上她也不大相信这一条是梁文宣想出来的。如果所料不错,大概又是许延年的法子吧?她夸梁文宣,是因为梁文宣有办法能叫许延年将自己的主意托付给他。两大肱股之臣一开始就拧成一团,对此时的局势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许半青想了想,又加上几条:“第一年一千人,第二年三千人,第三年五千人。至于第四年,到时候看情况再商量。学徒的人只发三分之一的工钱,其余的按市价换成粮食送到荼城去。”至于派谁送,她想交给关家磊来做。
刘依纯原本就是在那条线上跑商的,关家磊是他的贴身护卫。许半青也听说了,关家磊一直不曾放弃的在大漠寻找刘依纯的踪迹,也一直都没有刘依纯的消息。这样他又能在那条线上找刘依纯,又不至于断了生计。何况庄立省那些人也是要吃饭的,庄立省是个聪明人,必然不会叫关家磊犯了轴,
后来许半青的信被从不知什么渠道摆到了文亨路的营帐里。文亨路就有些心神不宁。
他自然是不敢拆开看的,只是他早就在乞颜保面前露了身份,偏龙卫又明目张胆的送信过来。也不知是有心人陷害他呢,还是乞颜保故意试探他?他毕竟在乞颜保的营帐中见过新皇,而且新皇只身一人在敌营内住了那么久,又与乞颜保甚是亲厚的样子,说出去可不大好听。
倒是乞颜保先发现文亨路的不对劲的。这天练完功,擦着满头的大汗,问道:“你小子最近是怎么了?心不在焉的?”
来了!
文亨路登时头上冷汗就下来了。不管这信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送到自己手上,都瞒不过乞颜保的。想必乞颜保就是等着自己主动交出来呢!也不敢再深想下去,忙将信交给了乞颜保。
没想到乞颜保打开信一看,却是面色有些凝重。
“主上,可是这信有什么问题?”文亨路小心翼翼的问道,生怕一不小心就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