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阿德里亚娜和部分人员登上联合航运的新客轮离开了纽约港,这是联合航运所谓跨大西洋标准船舶建造中的第一代产品,简称联合轮或标准轮。这一代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用性,客轮和货轮使用同一种船体、龙骨、底仓、发动机和锅炉,连外形数据尺寸也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功能区别。
如果有穿越者驾到,一样就可以看出联合轮与历史上美国的自由轮、胜利轮采用了类似的建设思路——基于标准化的建造模块,同时可储存大批预制构件,船厂直接利用这些预制构件进行安装,便于在特殊时期下进行快速建造。
整条联合轮排水量1.5万吨,采用蒸汽轮机燃油锅炉作为动力——现在意大利拥有欧洲最大的燃油资源,自然可以可劲造。最高航速18节(实际满载货物在12节时最远续航能力为1.4万海里,这要求其实超过了大多数货轮——这时代的客轮、货轮最高速度大体不超过15节,别看多了这3节,要付出一大堆成本,很多人认为联合航运搞18节纯粹是浪费,是瞎折腾。可谁又能清楚,这是孔蒂尼准备在要紧关头改为护航航母的必备套路呢?
既然说是大西洋型货轮,那自然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也没有问题,所以给联合轮的续航能力要求就是可以从意大利出发,经过地中海穿越苏伊士、马六甲海峡抵达在中国天津的意大利租界都不用中途补给加油——实际上深圳特区也好、联合码头也罢都有配套的的设施可以补给,之所以要强调不补给就直运,显然是要规避什么东西,唯一的解释就是货轮上的商品
这样的标准货轮一共下了4艘订单,将与标准油轮形成互补,但短期内的建造数量都不多,且分散在多个造船厂进行——不是孔蒂尼不需要大规模,而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只有等到危机全面爆发时,大规模的建设订单才会成为船厂救命稻草。
不过与自由轮、胜利轮建造快速、整体周期不过10-12个月相比,联合轮速度要慢得多,在各方面全力保障冲刺之下,用了20个月才造出一条,这已被看成是意大利造船业前所未有的大突破了,所以郁闷的孔蒂尼也只能继续忍,要求下一批建造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到18个月——这让人听了都是一阵汗颜,可谁又敢忤逆总裁的意思呢?
现在联合集团控制了意大利一半的大型船厂,还能通过海军订单影响另外一半,要么你乖乖滚去小船厂坐吃等死,如果还想待在大型船厂,总裁魔爪你是避不开的——总裁不会和普通员工过不去,相反所有员工都希望联合集团能来管他们的企业,这不但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还意味着优厚的报酬和不错的福利待遇,但那些自以为有点地位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资深设计师却很难受,要么照总裁说的办,要么滚蛋,说清撒泼的套路没有半点用,实际上就意味着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颇有“官不聊生”感觉。
之所以进行这种高压,是孔蒂尼对意大利造船业的毛病看得很清楚:设计一流、材料二流、速度三流。在主要大国中意大利建设军舰的速度比较慢,与其说是国家实力不足、财政不足,倒不如说是意大利工业体系和管理规范出了问题——小批量建造过于追求个性化与风格,平时施工又流于表面,效率不高,导致速度快不起来。所以他必须在管理和作业效率上下功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散重组,让德国工人、德国设计师和工程师们进场。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德国人监理管理意大利工段,意大利人监督管理德国工段——德国伏尔铿船厂收入联合船厂麾下后,这样的交叉互换更为频繁,意大利人的作业效率和认真劲就能跟着上来了,事实证明意大利人不是不能提高效率,只是以前管理太松,现在有德国这个对比器,很容易出效果。
除了管理规范,技术规范也在加紧调整。意大利型号多是有体制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造船厂多且规模不大,大家各自为战达成不了一致;另一方面是大家都有设计师挖空心思想要搞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以至于千奇百怪的设计都有,干得好当然漂亮,干得不好就是大型小白鼠——全世界只有意大利人最喜欢这么标新立异追求设计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