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案卷,我还纳闷怎么寒门出身的官员,反倒容易贪墨,原来是俸禄少又不得不维护门面,才管不住自个儿的手。如果把俸禄提上去,应当会减少他们贪腐的可能。”
赵瑀却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了,“俸禄多几两银子根本没多大差别,若是涨得多,天下多少官吏,多大一笔开支,皇上能答应吗?况且贪墨的人,不会因为一年多几十两银子就不贪了。”
“说的没错,瑀儿也越来越明白朝堂上的道道儿了!”李诫赞许地点点头,“这只是个初步的提议,具体我要再想想,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官吏设置——有的县衙竟有一千来号人,简直是荒唐。”
“还要设立一个专门监督的部门,直接对皇上负责,不受内阁和六部控制。还有”李诫忽怔住了,只觉一道亮光从脑海中一闪而过,旋即拧着眉头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
赵瑀不敢打扰他,静静在旁坐着。
夜色很浓了,此时正是仲夏夜最深沉的时分,风过树梢,叶子哗啦啦地响,间或几声虫鸣,反而更显寂静。
半晌过去,李诫无声地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闪着顽皮的光,一步跳到赵瑀面前,亲昵地抵着她的额头,“瑀儿,你可帮我大忙啦。”
赵瑀忍不住笑道:“我做什么了?”
“我想到个一石二鸟的办法!”李诫不无得意道,“官员上任须向朝廷申报名下所有产业,每年复核,如果产业突然增多,嘿嘿,就查他的!不只自己,还有他媳妇儿的产业,都得清清楚楚报上来。还要鼓励民间告发,所有老百姓的眼睛都盯着,我看谁还敢贪!”
此法前所未有,简直大胆得出奇!赵瑀呆了呆才说:“太难了吧,满朝文武谁肯把自己的产业一五一十报上来?我看你提也不用提,不然弹劾你的奏折肯定满天飞。”
李诫挑眉一笑,满不在乎道:“也没指着他们同意,我有密折专奏的权力,直接报给皇上。官员申报产业,那些隐瞒土地的、暗地里兼并土地的人可就要慌了——这便是第二只鸟!”
赵瑀心中一动,猛然明白过来,讶然叫道:“对啊,皇上曾想清丈全国土地,正好借这机会一并进行。”
“老子在濠州吃的闷亏可没忘,非得把他们的狐狸尾巴揪出来。”李诫眉飞色舞,说得一时兴起,竟坐不住了,抬腿就往外走,“我这就给皇上写折子,瑀儿,赶明儿好好谢谢丈母娘!”
赵瑀叫住他,“别着急走,我母亲最担心的是玫儿的亲事。”
“不就一个杨家吗?”李诫回头笑道,“前些日子各府的藩库账目报上来了,随便挑个错儿,我就能撸了杨通判的官儿。任凭赵老爷再愿意,这门亲事也不能成了!”
李诫说干就干,在书房冥思苦想一夜,将想出来的养廉法子整理成条陈,歪七扭八足足写了三大页,锁进密折匣子,直送京城御前。
凌晨的空气还微微透着凉意,李诫从书房走出来,在晨阳中伸了个懒腰,漫步踱回院子。
院子里的玉兰花开了,一树繁华,满园幽香。
李诫忽然发觉,一宅子的花木,竟没有一棵梧桐树。
李实醒得早,由奶嬷嬷抱着,在院子里看小丫头们踢毽子。
看见儿子,李诫只觉一夜的疲乏全都不翼而飞,嘴角不自觉翘起来,招手让小丫头把毽子给他,拧拧儿子的小鼻头,笑吟吟说:“儿子,爹爹我蹴鞠玩得好,毽子也不差,看着啊。”
他一撩袍角,掖在腰间,毽子一抛,脚尖一挑,那毽子便稳稳当当地停在他脚上。
毽子飞起来,绕着他上下翻飞,好像一朵盛开的花,又好像一只跳来跃去的小松鼠。
李实拍着小手咯咯直笑,兴奋得小胖腿一蹬一蹬的。
笑声传进屋里,赵瑀倚窗而坐,含笑看着院子里的父子俩。
毽子飞过头顶,李诫仰起头,阳光灿烂,勾勒出他完美的侧颜。
李诫也看到了赵瑀,将毽子用力一挑,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毽子稳稳落在窗前,他笑道:“送你一朵花。”
赵瑀捏着毽子毛摇摇,“不好,我要梧桐花。”
李诫抱着儿子走来,眼中是融融的光,“我去寻树苗,栽在你的窗前可好?”
赵瑀噗嗤一笑,打趣道:“好啊,你再教儿子一手爬树的功夫。”
想起当年隔窗相望,李诫难得脸红了,支支吾吾道:“那不是怕赵家人欺负你,暗中护着你嘛”
“老爷,”乔兰禀告道,“二门传话,曹先生从兖州回来了,正在外院书房候着。”
“来这么早,定然还没吃饭,吩咐厨房给他送饭,哦,把我的也送过去。”李诫将儿子交给赵瑀,歉意道,“先公后私,我先看看他有什么急事,中午一定陪你们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