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公元589年,中国经过数世纪的分裂之后,又由隋朝(590—617)统一起来。
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年至906年)取代,唐朝是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
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可与汉代媲美,在某些方面又超过了汉代。
儒家经典占支配地位的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于622年重建起来。
628年,唐太宗(627年至649年在位)命令在太学内建孔庙;630年,他又命令学者们准备出儒家经典的官方版。
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是从前代浩繁的注释中选出标准的注释,再为标准注释作疏。
然后皇帝以命令颁布这些经典正文及其官方注疏,在太学里讲授。
以这种方式,儒家又被重新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教义。
这时候,儒家表现在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著作中的活力早已丧失。
经典原文具在,注疏甚至更多,可是都不能满足时代的精神兴趣和需要。
道家复兴和佛教传入之后,人们变得对于形上学问题,以及我所说的超道德价值,或当时称为性命之学的问题,比较有兴趣。
我们于第四、第七、第十五等章看到,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在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特别是《易经》中,已经不少。
可是,这些经典都需要真正是新的解释和发挥,才能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当时尽管有皇家学者们的努力,仍然缺乏这样的解释和发挥。
韩愈和李翱
直到唐代的后半叶,才出了两个人,韩愈(768—824)与李翱(约844年卒),他们做出了真正的努力,为了回答他们当代的问题而重新解释《大学》、《中庸》。
韩愈在其文《原道》里写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
(《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一)
李翱在《复性书》中写的也很相似:“昔者圣人以之传于颜子。
……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
……呜呼!
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老、释。
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
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而缺绝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时。”
(《李文公集》卷二)
这种“道统说”
,孟子早已说了一个大概(见《孟子·尽心下》),韩愈、李翱所说的显然又是受到禅宗传述的宗系的重新启发。
禅宗的说法是,佛的心传,经过历代佛祖,一脉相传,传到弘忍和慧能。
后来新儒家的程子,也就毫不含糊地说《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
(朱熹《中庸章句》前言引)。
人们普遍地相信,这个道统传到孟子,就失传了。
可是李翱,显然感到他自己对道统颇有了解,通过他的传授,他也就俨然成为孟子的继承者。
要做到这一点,成了在李翱以后的一切新儒家的抱负。
他们都接受了韩愈的道统说,并且坚持说他们自己是上承道统。
他们这样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新儒家的确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继续,特别是孟子的神秘倾向的继续,这在以下几章就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个行走在阴阳两界,为人办事,为鬼办差的祭道天师。祭道坊,一个神奇的坊市,在里面售卖的东西,绝对会出乎你的意料。天罚者,至高实力的存在,而这也将是我奋斗的目标。当我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一件件诡异的事件便接踵而来,而那件离奇的封杀事件,却只不过是其中最小的一件罢了。交流群474338111...
天地为牢,岁月为锁,大道路艰,吾心所向,破四海八荒,驭万物生灵。...
出身贫寒的小人物,也能抓住成长机会,获得美女与财富,并且通过在做局破局逐渐成为人生的赢家。黄东原始是个失败者,从南方逃离到北方,机缘巧合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某土匪郡主翘翘嘴角本郡主缺个压寨夫君,谁来?萧公子冷艳抬头只能是我!某皇子愤愤她偷了我的心!霄云,你可曾记得某富家大少话没说完,皇子和他就被萧公子打包扔了出去。某郡主豁出去了喊就算萧公子你高贵冷艳,武功绝顶,我也不要你,谁让你老欺负我!那我就欺负个够!萧公子黑脸,抗着不怕死的郡主上山...
老婆,天黑了嗯,然后呢?你是不是该履行你的义务了?某男暧昧地暗示,解开衣扣,对她露出蜜色的八块腹肌和性感的人鱼线。盛夏忍无可忍,一脚踹过去!传说冷三少容貌倾城,长得比女人还好看。传说冷三少不近女色,对女人厌恶至极。传说冷三少是商业中的帝王,杀伐果断,手段之狠辣令对手闻风丧胆。果然,传说不可信!眼前这个时时刻刻在她面前掉节操的家伙,绝对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冷三少!...
顾汐的第一次被一个陌生男人夺走,她逃之夭夭而他非她不娶她被迫顶替姐姐嫁给一个活不过三十岁还不能人事的病秧子,哼,谁说他不能人事的出来挨打!他就是那个跟她睡了之后还乐不思蜀的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