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的深处。
乌江的发源地,四川盆地南部的山脊上,一座地级市的小城市,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一方平地上;一条小河穿城而过,弯弯曲曲的小河两旁房屋高矮错落,有木板房、有砖墙房、有茅草房。有名的南关桥旁:电影院、百货大楼、各式各样的经营部、小吃部……人们来来往往,买卖交易,各取所需,各有所爱,是最热闹的地方。
小城的北部,倒天河的岸边,是酒厂。酿造成的包谷酒,在当地很有名。酒厂旁边的山坡上,杂乱无章的房屋坐落在坡道两旁,就是职工家属的住宿区,还有市民住房相间。坡脚,有一口水井,常年泉水不断,清甜可口。县医院就在水井旁边,上面有寺庙,当地人民称为双井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青女就出生在这里。
青女出生的时候,又瘦又小,像不足月的早产儿,面色青紫,哭声细弱。父亲程学智一看,随口就叫青女。青女的名字从此就有了。
青女的祖辈老家在贵州毕江地区的大方县乡下。爷爷在解放前被反动派抓去当劳工,修碉堡,反抗逃跑被杀害了。奶奶带着年幼的三个孩子和一个湖南来的卖货郎结了婚,从乡下逃到毕江城里,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解放后成了城市居民。奶奶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聪明,小女儿先天呆傻。青女的父辈三弟兄。大伯伯英年早逝。二伯伯程学书读过书、学习过厨艺,在供销社工作。二伯伯和二伯娘生了七个儿子。青女的爸爸初中毕业,就到酒厂上班,从学徒到后来当上了酒厂厂长。
青女有个哥哥,还有个弟弟,在青女这一代,青女是惟一的女儿,自然成了程学智这辈人的宝贝。
青女从小就偏食。喜欢嚼咬干黄豆、爆米花、包谷花;对大鱼大肉、姜葱大蒜非常反感,不要说吃,见到就呕心;但有一样食物――新鲜的猪肝特别喜欢。只要见到,就会割下一块用醋蘸一下咬着吃,吃得满嘴血污,反而高兴,舒服。
青女长到五、六岁时还是那样干瘦,身上不长肉;小三岁的弟弟胖嘟嘟的,能吃能睡。青女可苦够了父母。父亲程学智听说田鸡能补能治,就带着青女的哥哥程德明夜晚到山沟里捉。父子两人赤脚在水沟里用手电筒照着,小心地找着,发现一只,悄悄地走过去,双手闪电般扑抓,终于抓住了一只又肥又大的田鸡。直到天蒙蒙亮了,才抓到六只。父子俩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回到家里。程学智忙着剖杀刮皮、清洗、蒸煮。程德明上床睡。
早晨。一锅香气扑鼻的田鸡汤熬好了,青女从睡梦中醒来。程学智端来热气腾腾的新鲜食物,说:“乖乖女,快吃。爸爸和你哥哥忙了一夜才弄来的,香极了。”青女在爸爸妈妈的爱抚催着下吃了一只,喝了一点汤,心里就感到不舒服,想吐。说:“爸爸,我一会儿端到外面去吃,保证慢慢的吃完。”
青女端着汤钵走出家门,在路边上边吃边玩,好一阵子,还是没有吃多少。倒了怕发现,又吃不下。正好这时,哥哥程德明上学读书。青女轻声地说:“哥。哥哥。”
程德明:“妹妹,好吃不?”
青女摇摇头,将钵和筷都送到程德明的手上:“哥。快吃。”
程德明接着,三下五除二,眨眼功夫,连肉带汤吃得精光,把钵筷递给青女,背着书包走了。
青女拿着空钵钵回家了。
程学智问:“吃完了。好样的。”
青女卖萌地点点头,不言不语。
妈妈龙明英接过钵钵,说;“去玩一会。想吃什么,妈妈再给你做。”
青女一阵风就像奶奶家跑去。
程学智有时和儿子,多时独自一人熬更受夜地到山沟、溪边、田边去抓田鸡、捉黄鳝。有时收获多,有时少,都烹饪给青女吃。青女呢,难吃,总是悄悄地把食物给哥哥、弟弟吃。特别是青女看到哥哥把她碗里的肉、鸡块大口大口地吃下的时候,干瘦的、精明的青女突发奇怪的想法,随口就给哥哥取了绰号:“大嘴。”事情被父亲发现,哥哥被打被骂,青女主动上前承认是自己的错,哭着说:“爸爸。是我不想吃,吃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