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的处置结果终于出来了——革去一切职务,只余一个太傅的虚衔。
汤氏也是世家大族,更有爵位在身,到了太傅这一代,本是要降等袭爵的,不过在赵玉楼登基之初,为彰显天子恩德,特许太傅依旧袭侯爵。
从前因太傅的名头更好听,更是尊称,故而众人唤一句太傅,实际上他头上还顶着个临安侯的名头,当真是层层荣宠加身,名、势都有了,自不缺奉承赶热灶的人,也无怪他被捧的迷了眼。
不过如今,他也就只剩个帝师的名头了。
对这样的结果,众人意外又不意外。
太傅的罪证大多都是包庇,那些草菅人命的混账事都是受他庇护的门下之人所做,他本人虽算不上清白,可单论罪状来说,其实罪不至死。
许多人觉得太傅必死无疑,不过是被他门下一次性被查出来的罪状所震惊,更有民怨民愤层层不休罢了。
所以虽朝中与民间要求处死太傅的声音占大多数,赵玉楼却没有如他们之言,只是罢免了太傅的职务,夺了爵罢了。
——虽然如今太傅被千夫所指,仿佛做了诸多天怒人怨的事,不死不足以平愤,可要真把他处死了,日后人们翻起旧账,察觉到太傅好像“罪不至死”时,对天子的反噬也就更厉害。
毕竟他们从来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文人的口诛笔伐、百姓的声音,都不可忽视,若运作得当,或有大作用也未可知。
如今的太傅不就是个现成的例子?
而赵玉楼革除了他所有官职,却唯独留了个“太傅”的虚衔,倒是颇有些明晃晃的昭示着自己不忘师恩,日后即便再有人提起什么,也没人能说出他个不是来,反而要赞一句当今重情重义,乃大周之福呢。
朝中聪明人自然不少,大多能看得出赵玉楼的目的所在,他们在顺着形势奉承着时,心里却有些疑惑——这位从来不是个好性的,更不是个大度的,反而从往昔种种能看出,这更是个不见血不罢休的。
什么千古留名,什么天子清誉,他可从来都不在乎。
按他以往脾性,只怕顺势直接斩草除根,砍了太傅才是正理,说到底,日后若有人提起,若他手腕足够强硬,也不过就叫人道一句心狠无情罢了。
“大家好像都在疑惑皇上没直接处死太傅呢。”此时,沈如烟也在问着赵玉楼。
赵玉楼好笑的揽着她,轻声开口:“你也这么以为?”
“我觉得皇上不会处死太傅。”
“为何?”赵玉楼来了兴致,挑眉问她。
“因为皇上要的从来只是太傅手中的权柄,而非他的性命,又不是当真有不共戴天之仇,非要落得性命全无的下场,我说的对不对?”沈如烟笑着靠倒在他怀里。
赵玉楼唇边也染上笑意,低头奖励般的亲了她一口:“只你了解朕。”
“那是自然!”
沈如烟没说的一点是,赵玉楼看似无情,却并非真的心硬。
太傅于他有师徒之谊,是除了太后外他生命中另一个师傅,他性格形成的一部分,的确是来源于太傅的,即便在他夺嫡一事上,太傅没有明确站过他的队,可师恩却是真真切切有的。
于太后身上,他下不了杀手,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任她生生熬着。
而在太傅身上,也是如此。
再细想想,赵玉楼没有如众人所愿的处死太傅,这群人心中不忿可想而知。
在皇权至上的大周,大多数人是不敢真的将矛头对准皇帝的,最多不过是私底下骂他几句心狠手辣罢了,只要赵玉楼不在乎,那就伤不到他分毫,所以在不能奈何赵玉楼时候,因于皇帝有师恩而“逃过一劫”的太傅,怕是要吸足了怨恨了。
而从万人之上呼风唤雨的权臣,一跃成没了实权,要看人脸色过日子的“清流”,太傅的心境也可想而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傅绝不是不留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